第(3/3)页 除非:刘备也承认九品中正制下,北方士族豪强的既得利益。 可如此一来,刘备阵营的士族豪强们就不乐意了。 感情我们出钱出力出兵出粮,结果打下了北方还得喝北方士族豪强的汤? 那我干嘛还要打? 大家相安无事不好吗? 钟繇活了一把年纪,又本身是颍川大族出身,对其中的门道看得很清楚。 故而。 钟繇在得知武关被破后,侧重的就不是怎么保住关中,而是怎么保住曹叡的太子位。 现在亦是如此。 让曹叡速速撤离长安前往潼关,才是紧要之事。 曹叡在,一切都在。 曹叡死,一切皆休。 至少对于当前局势而言,如钟繇等北方大族,是不希望曹魏政权二世而亡的。 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,绳子断了,都得掉火坑被烧死! 左右文武,亦是苦劝。 钟繇想的是:要保住曹叡。 左右文武想的是:赶紧带上我们一起逃命吧! 人心虽不同,但目标一致。 良久。 曹叡深深的吸了一口气,放弃了挣扎。 如今长安城内都不足五千人,又士气低迷,也无猛将壮胆。 曹叡真要坚持不降,受不了压力的其余文武未必就肯陪着曹叡一起死。 昔日吕布被围下邳,若是没有侯成、宋宪和魏续等人生擒陈宫和高顺率领部众向曹操投降,曹操破不了下邳。 曹操破邺城也是如此,若无审配的侄子审荣为邺城东门校尉时偷开城门,曹操破不了邺城。 指望势穷的时候,文武都能陪着曹叡一起死? 这是没道理的。 就刘封目前在关中及长安城外营造的声势,城内的文武还没生擒曹叡而是苦劝曹叡撤往潼关,已经称得上是“忠臣良心”了。 真要惹急了。 那大不了也就是背负恶名,生擒曹叡换取富贵。 “今夜突围,撤往潼关。” 曹叡下达了这个命令后,只感觉浑身气力都被抽空了一般。 而左右文武皆是狂欢不已,纷纷自去准备突围事宜。 “今日之辱,来日孤若登临大统,必要十倍偿还!”曹叡暗暗发誓,眼中也闪过狠意。 忍常人所不能忍,方能成就非凡事。 是夜。 曹叡点起了城内兵马,又派力士抬上有腿疾的钟繇,夜开东门,准备沿着渭水前往潼关。 长安至潼关三百余里,想要突围就不能携带太多的粮草辎重,需要带上干粮饮水轻装间行。 曹叡也不是养尊处优的纨绔公子,同样披甲策马持枪背弓,也有几分凛威。 能被曹操称赞的长孙,自然也非常人能比。 与此同时。 曹叡又派人在城内放火,焚粮仓、毁武库,纵弃长安,亦不留寸缕资敌。 比起昔日的刘璋,曹叡继承了曹操的狠辣,心更狠也更果断! “必是曹叡要逃了!” 刘封当机立断,一面令人再去城下劝降,一面亲引两千步骑追击曹叡。 围三阙一除了让城内敌军不死战外,也是为了制造在城外伏击敌军或追击敌军的机会。 “是汉军追来了!” 一名魏军小校惊呼,随后扭头就跑。 曹叡亦是脸色大变,顾不得后军有没有跟上,拔马就走。 夜月微明。 火光照耀下的魏军,尽是惶惶而奔的脸色。 由于刘封引兵追杀,曹叡自长安调出的兵马大半都被冲散。 看着身后紧追不舍的汉军,曹叡更是心惶惶,就连有腿疾的钟繇也由被力士抬着走而改成骑马而奔了。 而身后。 依旧是一声声“曹叡休走”的喝喊声。 显然。 刘封并不打算放过曹叡。 钟繇先谋曹叡生路的原因,跟刘封要追杀曹叡的原因,本质也是相同的。 曹叡是曹丕几个儿子中最有皇帝才能的一个。 若曹叡死了,没了合格继承人的曹魏也就成了空架子了。 曹丕为了替能力不足的儿子扫清障碍,必会玩一些非常规抽象操作。 如此一来,又应了那句:友商都是XX。 “殿下,速换盔袍!” 眼见天快亮了,都没能摆脱刘封的追杀,钟繇当机立断,让曹叡将盔袍给一亲卫裨将走主路,曹叡则带上钟繇等亲信走小路迂回去潼关。 亲卫裨将也是忠臣,直接也不跑了,竟然直接依道设伏! 待得刘封追兵到来,这裨将更是大喝一声:“大魏太子曹叡在此,谁敢与孤决一死战!” 见“曹叡”求战,众人皆是看向了为首的刘封。 刘封眯眼眺望前方的“曹叡”,又眺望“曹叡”左右,不由蹙了蹙眉头。 但也只过了几个呼吸,刘封就直接取箭,将前方假冒“曹叡”的裨将射杀。 余众大惊。 这剧本不对啊! 哪怕殿下是假的,难道不应该上前单挑给个体面吗? “留几个活口!” 冷冽的声音响起,显然刘封并不相信眼前自称“曹叡”的就是真曹叡。 真要有死战之心,又何必弃城而走? 逻辑上就不对。 果然。 这一审问,才知道曹叡已经走小路而逃了。 偏将鲁灼进言:“殿下,小路崎岖,暗箭难防,若有不慎,悔之晚矣。不如末将前往追敌,殿下先返回长安。” 刘封沉吟。 若是继续追击,且不提潼关是否会有人接应,万一张郃曹真又斜刺里杀出,那就不美了。 鲁灼是昔日跟着刘封在荆州雪中奋兵的年轻将领,也是刘封要重点培养的。 若因贪功而折了鲁灼,对刘封也是一大损失。 眼下关中大局将定,刘封也不想再生意外。 片刻后,刘封策马回身:“曹叡只有数人,想要藏身极为容易。诸将士追了一夜,也都疲乏了。不用贪功,同返长安。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