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几个月里。 曹丕的细作也渗透了不少江东的文武及世家豪族。 或是许以财帛,或是许以官爵,只要能拉拢能策反的,都是极尽许诺。 王殿内。 潘濬再次寻到孙权,跪地力谏:“刘封狼子,心狠手辣,如今假借请旨之名屯兵柴桑,实为拖延时间招抚诸县。若等诸县臣服,刘封定会毁诺,至尊不可不防啊。” 孙权的眼中闪过犹豫。 联手诳曹休,事后同扬名,孙权信了。 结果发现自己也被刘封联手陆逊诳了。 本想有个台阶下然后去长安,结果刘封口称请诏又迟迟不来宣诏。 “如今刘封擒获曹休,威震江淮,鄱阳、庐陵、豫章官吏士民争相依附,丹阳宗帅频频前往柴桑示好; 陆逊、周鲂等人暗投,徐盛、丁奉等将敬畏,就连孤的儿子、女儿都不愿与刘封为敌;孤防与不防,又有何区别?” 孙权的语气苦涩,并未因潘濬的跪地力谏就振作心神。 潘濬见孙权没有斗志,遂加重了语气:“昔年赤壁前夕,曹孟德数十万大军压境,群臣皆欲降,唯至尊与周公瑾鲁子敬决意抗曹;如今刘封虽强,但淮南亦有曹魏重兵雄踞! 若密联满宠、司马懿夹击,令刘封首尾难顾,至尊进可再扬威名保守江东,退可效仿勾践栖于会稽旧事。 至尊,三思啊!” 孙权眉头一挑,抬头看向正激荡陈词的潘濬,紫髯微颤:“孤联手刘封擒了曹休,满宠和司马懿又岂会信孤?” 潘濬笃定道:“此一时,彼一时。满宠和司马懿谨慎多疑,倘若曹休未被刘封生擒时,必会怀疑至尊有诈降意图。 可如今曹休被擒,刘封正肆无忌惮的吞并江东诸县,满宠、司马懿又岂会坐视不理?眼下正是至尊密联满宠、司马懿的最佳时机。” 孙权沉默。 拱手让出江东,然后在长安当个闲散侯,孙权肯定是不甘心的。 只是潘濬的进言,孙权同样不敢尽信。 连张昭、顾雍等人,都认为归附刘封可让江东免于兵祸,也可保孙权及子孙世代富贵。 潘濬却力谏联曹抗刘。 个中原因,孙权也能猜到。 不论是陆逊、周鲂,还是张昭、顾雍,都只是正常归附大汉,可以正常的升官加爵。 潘濬不同。 潘濬主动背弃了刘备! 是奔臣,是叛臣。 潘濬归附大汉,能安稳余生就已经是刘备父子宽仁了。 至于出仕? 想都别想! 然而。 潘濬为什么要背弃刘备投奔孙权? 不就是想得到更高更大的官爵吗? 若归附大汉只能安稳余生,那为什么不再赌一把破坏刘封平定江东的计划,然后接受曹丕的高官厚禄呢? 【果然,即便是潘濬,心也不在孤这边了。】孙权暗暗一叹,内心更是沮丧。 良久。 孙权摇了摇头:“承明,孤累了。” 见孙权不愿配合,潘濬低垂的眼神也变得愈发阴鸷。 悔吗? 潘濬的确后悔。 后悔当初怎么就瞎了眼认定孙权能成大事。 假如当初再坚持坚持,亦或者配合刘封里应外合夺回江陵,今日的潘濬至少也能入朝当个尚书,且有政治立场的正确性,必能平步青云,受刘备父子信任和器重。 然而。 后悔也没用了。 潘濬也不傻。 至今为止,刘封就没派人来寻自己。 被刘封派到建业的王冲,这段时间以刘封的名义拜访了孙权大半的文武,对自己是直接装看不见。 哪怕潘濬故意派儿子潘翥去“结交”王冲,王冲都避而远之,当面称“内急”,转头就去隔壁赴宴。 这让潘濬意识到,刘封压根就没打算放过自己。 可直接投曹丕,曹丕也未必会将潘濬当回事,甚至还会怀疑潘濬是否是来当细作的。 昔日关羽北伐襄樊前,潘濬的授业恩师宋忠之子参与了魏讽谋反,宋忠本人也遭到牵连被杀。 现在宋忠的门生潘濬来投,谁知道是真是假? 若是曹丕在恶意猜测下: 那剧本就变成了:潘濬诈降孙权,暗送机密,故而孙权才被刘封一步步蚕食;现在孙权势力衰败了,潘濬又诈降曹丕,故技重施,曹丕会不会也步孙权后尘? 更何况。 前有潘璋投而复返,导致张辽带病出征而病逝于合肥。 对江东的文武,曹丕戒心不少。 潘濬想投曹丕,就必须有足够分量的投名状。 而这投名状:就是助满宠、司马懿说服孙权联手,继而破坏刘封平定江东的计划。 “臣,告退。” 潘濬不再相劝。 当孙权说出那声“孤累了”时,潘濬就知道,想说服孙权已经办不到了。 【鼠辈鼠胆,果然难成大器!】潘濬暗骂一声,起身向外而走。 看着潘濬离去的背影,孙权眼中闪过犹豫。 最终。 犹豫化为决然。 “谷利,去召孙虑来见孤。”孙权静静吩咐。 谷利愣了愣,小心翼翼的问道:“只召虑公子吗?” 孙权眼一瞪:“你在质疑孤?” 谷利吓了一跳,连忙请罪:“至尊息怒,属下这就去请虑公子。” 不多时。 孙虑大步而来。 由于孙权有意将迎刘封入建业的一应礼仪都由孙虑引文武负责,故而这段时间孙虑一直都在协助处理军政诸事。 “见过父王。” 事业能让男孩快速成熟为男人,虽然只有十二岁,但孙虑的言行举止已经不弱于寻常成年人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