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自古到今,帝王将相家极少有亲情。 为了争夺权力而薄情寡恩者,比比皆是。 兄弑弟,弟弑兄,父杀子,子弑父,君杀臣,臣弑君. 固有印象下: 若刘禅与刘封不争,必是掩人耳目的假象; 若刘禅与刘封相争,方为隐藏暗处的真相。 莫说多疑的曹丕会猜疑,就连大汉内部朝野内外会猜疑的都不知凡几。 能闹得满城皆知,除了有人推波助澜外,亦是大众对帝王将相家争权夺利的固有印象。 兵法:出其不意。 刘封想用常规的方式去攻取寿春,显然是不现实的。 满宠守不住合肥并非是能力差,而是合肥本身就称不上坚城大城。 可寿春不同。 大城,依山,环水,历史久远,屡屡扩修 再加上背靠豫州,后方郡县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寿春运送物资。 莫说刘封只有五万大军,即便十万大军也拿不下有良将重兵驻守还不缺物资的寿春。 这也是为何刘封会说:想破寿春,得另外再开辟一处战场,方有可趁之机。 开辟第二战场的目的,是为了寻找机会断掉寿春的后方物资运送,没了物资,再坚固的城池都只是守城方的坟墓。 至于孙礼猜测的“淮河水涨,引水灌淹寿春”,刘封虽有想过但并未列为第一战术。 水攻对天时的依赖性太强。 将破寿春的希望寄托在几个月后淮河水涨,刘封不如考虑下砸个几十万匹蜀锦去收买寿春的魏方将士。 “佯攻鲁阳,需要打到什么程度?”刘禅又问。 佯攻也分强弱。 这决定了刘禅要投入多少的人力、物力来打这一场佯攻。 刘封的回答如常的与众不同:“若太子能将佯攻打成主攻,太子就是主攻!” 刘禅顿时愣住。 将佯攻打成主攻,我就是主攻? 佯攻还能这么理解的? “愚弟愚昧,还请兄长解惑。”刘禅谦逊求问。 若不能真正理解刘封的意图,刘禅这佯攻也不知道该如何打。 刘封又指向地图中的陇右,轻笑提醒:“太子可还记得当初兵出陇右时,领的军务是佯攻还是主攻?” 刘禅再次愣住:“这” 回想一开始,刘禅统兵打陇右是满足李严等人诉求的主攻,荆州方面为策应; 后来诸葛亮考虑到陇右的具体情况决定冬季试探性用兵,结果超额完成军务夺得了天水,试探性用兵变成了正式强攻,明面上成了主攻; 紧接着刘备又出现在宛城,皇帝亲征,宛城又变成了主攻; 而最终却又成了陇右和宛城都是佯攻,刘封奇袭长安才是主攻。 一场大战,主次不断变化。 而决定谁是主攻谁是佯攻的,又在于具体的战局变化。 荆州战场和扬州战场,虽然因孙权的彻底归附而都由大汉在执掌,但实际上荆州战场和扬州战场本质依旧是两个不同的战场。 只不过江东的话事人由孙权换成了刘封。 刘封打合肥,没用荆州的兵马;刘禅打鲁阳,同样不需要用江东的兵马。 与其说是在让刘禅佯攻,倒不如说是刘封刘禅各领一州之兵,联手北伐。 刘封方才那句“若太子能将佯攻打成主攻,太子就是主攻!”,是考虑到刘禅的军事水平,先定一个下限。 至于刘禅能不能打出上限,犹未可知。 正常情况下:曹丕君臣在分析刘封刘禅的军事水平后,不会有任何怀疑,基本都会认定刘封才是主攻。 然而。 现在的局势稍有不同。 曹丕不相信帝王将相家的兄弟会“不争”,若刘禅聚荆州之兵走宛城出兵,绝无可能是跟刘封配合,更可能是在跟刘封争功! 仔细回想后,刘禅恍然。 “弟会尽力而为的!” 不论是佯攻还是主攻,刘禅都会尽力一试。 刘封愿意将权力拱手让给刘禅,其实也有刘禅“乖宝宝”个性的原因在。 刘禅就像一张白纸,遇贤则明,遇庸则昏。 只要善加引导,即便比不上历代明君,也能得个贤君的美誉。 自古以来的君与臣,历来都是相互成就的。 刘禅的坦然,让刘封更生宠溺之心。 不论曹丕如何想,不论外人如何想,刘禅对刘封而言都是一个听话的好弟弟,刘封不宠谁宠?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