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章崇霸尚战-《朕即大宋赵桓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官与兵,一字之差,千差万别。
    在大宋,武官虽然不如文官,但那也是堂堂正正的统治阶层。
    一名百姓,说自己去当官去了,与说自己当兵去了。给邻里街坊留下的印象,绝对不可同日而语。
    这项制度对军队军心,全军士气与将士战意都具有非常大的激励。
    岳飞作为神武右军都指挥使,对此当然是十分赞许。唯有一点担忧,向赵桓问道:“官家,一次性增设如此多的武臣,是否会形成冗官,使国家府库入不敷出?”
    赵桓慎重的说道:“关于军费压力,朕有思索过。目前只增加神武右军百余名武臣,应该不至于有多大影响。”
    “除了增加这百名武臣外,朕最近一直在精简文官队伍,剔除冗余官员。包括尚书左丞等数十名高官已经被朕裁撤,省下的费用足以支付武臣薪资。”
    “最关键的一点在于,神武右军施行义务征兵制。征兵制相比募兵制,费用能够节省八成。”
    大宋往年税赋的八成都用在了支付军费上,也就是供养那只存在于纸面上的百万禁军,以及规模更加庞大的厢军。
    但伴随着靖康之难,金军围困东京,大宋虽然遭遇了重创,但也迎来了辉煌的转机。
    百万禁军,如今只剩下了东京城内这六千余人。冗兵包袱,一朝尽去。
    再过几天,这六千人领了奖赏离去,支撑东京防卫的就只剩下了用征兵制组建起来的神武右军。
    大宋便在赵桓的规划下,顺利从募兵制过渡到了征兵制。
    以往占财政八成的军费开支,便能节省下来,作更多有意义的事情。
    组建一支精通兵法、骁勇善战的军官团,显然就是当下最具意义的事情之一。
    在国家战略层面,这项制度无疑具备非常高的可行性。只是在具体执行中,赵桓对军官选拔就比较迷惘了,    向岳飞问道:“卿以为这百余名武臣,    应当如何选拔任命?”
    岳飞谨慎的说道:“莫如从禁军中择精干者充任?”
    第(1/3)页